中新社上海8月15日電 題:元宇宙為“世界治理”帶來何種參照?
——專訪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吳冠軍
作者 高志苗
從元宇宙、ChatGPT到Sora,人工智能技術改變內(nèi)容生產(chǎn)方式的同時也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。專家稱,世界越來越多被AIGC(生成式人工智能)的創(chuàng)造性活動所介入,這導致“宇宙”與“元宇宙”不斷深層次疊加,“自然進程”與“人工創(chuàng)造”不斷深層次交織。
技術發(fā)展對世界政治格局產(chǎn)生何種影響?東西方技術政治學研究如何交流共建?元宇宙為“世界治理”帶來何種參照?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吳冠軍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“東西問”專訪。
現(xiàn)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:
中新社記者:您的著作《從元宇宙到量子現(xiàn)實:邁向后人類主義政治本體論》從技術熱點切入,討論技術與世界構成的問題。何為后人類主義政治本體論?與元宇宙等技術有何關聯(lián)?
吳冠軍:后人類主義政治本體論是學術性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。后人類主義政治本體論這個概念由三部分組合而成,即本體論、政治、后人類主義,三部分層層遞進。本體論研究的是世界本質(zhì)問題,政治關心的是共同體構型問題,后人類主義則重新思考包括人類在內(nèi)的能動者跟世界互動的方式。
元宇宙為政治哲學帶來全新的思考方式?;诩扔屑夹g,哲學家可以打開很多可能性邊界。借助技術重新思考以前的話題會帶來不一樣的理解方式。作為一種技術集群,元宇宙讓我們與“另一個世界”的交互變得具體、細膩,提供一種沉浸式、具體的體驗。
借用政治哲學家約翰·羅爾斯(John Rawls)的說法,人類與世界是“由生入其內(nèi),由死出其外”的關系。我們所處的世界是本體論先行,做事情先判斷真假,然后再討論研究的意義。但我們終其一生無法在生活的世界作出真假論斷,因為如果要驗證世界真假,需要跑到“外面”。
元宇宙提供了反思的視角:我們玩元宇宙游戲,可以說是在世界里模擬了一個游戲,但反過來我們這個世界本身也是另一個世界在玩的游戲,像俄羅斯套娃一樣?從這個角度看,游戲玩得怎么樣就變得重要。
我們這個世界有怎樣的“玩法”或者互動方式?一是“修昔底德陷阱”,二是擱置異議共同開發(fā),合作形成共同體。
中新社記者:如何理解您提出中國技術政治學發(fā)展的兩個關鍵,即“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(chǎn)力”和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?技術發(fā)展是否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更多可能?
吳冠軍:技術是構成當下時代的核心關鍵詞之一。人工智能正快速改變?nèi)祟惿鐣慕Y構,基因工程則正改變?nèi)祟惿慕Y構,仿生技術正改變我們對“人類”的理解。
技術一直是人類共同體的核心構成性元素之一。當代中國技術政治學的第一個關鍵節(jié)點是“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(chǎn)力”的提出。該命題清晰突出了科學與技術在生產(chǎn)力諸要素中的首要地位和社會生產(chǎn)中的先導作用。通過該論題,技術不但獲得了明確的思想性的表述,也獲得了明確的政治性表述。
當代中國技術政治學的第二個關鍵時刻則是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的提出。西方現(xiàn)在一些政客,恰恰是圍繞技術創(chuàng)新以及同技術創(chuàng)新相關的知識產(chǎn)權等問題,來挑起國與國爭端,針對具有國際影響力、以研發(fā)實力見長的中國技術企業(yè),以技術封殺等政治手段,來遏制中國的技術創(chuàng)新能力。
針對西方對中國的技術政治學部署,我們提出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理念,盡管其中沒有出現(xiàn)技術一詞,但技術被實質(zhì)性地放置在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”的框架下。技術政治學的當代中國方案是: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實現(xiàn)共贏共享。
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研究政治活動的一種方式。我們可以用人類命運的思維去代替“修昔底德陷阱”。今天西方的現(xiàn)代性其實是單一的現(xiàn)代性,正如弗里德里克·詹姆遜(Fredric Jameson)所言,這種單一性意味著要么順我,要么滅亡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維是今天更值得的互動方式。中國是用整體性的思維方式,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看世界,這樣去思考可以得到彼此相成的結果。
中新社記者:您長期研究技術政治學,它對我們認識世界有何影響?
吳冠軍:技術政治學是考察當代世界變局的一個新興視角,致力于聚焦性考察技術本身在政治實踐中的實質(zhì)性地位與作用。
技術發(fā)展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式,通過人工智能思考人本身,看到元宇宙反過來思考宇宙本身。目前,我們在華東師范大學建設元宇宙社會科學實驗室。我們把AI智能體放到實驗室游戲中,通過研究AI智能體的互動來研究人類的互動,探索AI社會里是否會自動涌現(xiàn)規(guī)范。
以前的AI模擬社會科學實驗不是很成功,因為AI智能體沒有記憶,每次在實驗開始時都如“無知之幕”:我什么都不記得,我連我是誰都不知道?,F(xiàn)在OpenAI開放了記憶功能,AI智能體有了記憶,這樣更有利于研究。
我們甚至可以在“AI小鎮(zhèn)”里創(chuàng)造一個“命運共同體”。比如AI彼此之間是競爭關系,但輸入一些外部條件,比如小鎮(zhèn)30年之內(nèi)要滅亡,如果相互合作就可以通過這一關,反之就要滅亡。元宇宙社會科學是未來,我們可以做很多進階性研究,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加入,也需要技術專家提供支持,這其中也會有很多跨學科合作。通過具體的社會科學研究,我們可以給政府建議,這不再只是對本體論理念的闡述。
中新社記者:關于技術政治學,東西方如何交流共建?
吳冠軍:東西交流的前提在于首先破除現(xiàn)代性拉平的方式,發(fā)展出不同的方式借鑒學習。
以生物演化為例,這個過程就在不斷上演差異,所有生物一模一樣就不可能有進化。演化其實是在為未來災難做準備,有差異就有另外一種可能去抵抗風險。如果是單一的現(xiàn)代性就只有一種做事方法,世界需要聽到不同的聲音,中國文明的方式有必要被認真對待。我們認為互相合作成長比彼此卡脖子重要,這就是中國想要傳遞給世界的信息。
為什么現(xiàn)在很多的學者愿意來與中國學者交流,因為我們共同關心人類的問題。如《生命3.0》的作者邁克斯·泰格馬克(Max Tegmark),他告訴我相比歐美的領導者,中國的領導者知道更多關于人工智能的知識,也知道如何治理,這是因為有大量科學家與工程師在向政府建言獻策。這樣的交流會讓對方重新認知中國并看到中國的貢獻。
今天人類合作的逆向推進很難,但值得做。我們要不斷強調(diào)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。我們應著眼人類共同的未來,一起關注人類的命運。所以我一直強調(diào)未來哲學。著眼未來需要“奇點式”思維,以往的智慧不夠用,就要進行合作。這個世界,需要世界內(nèi)的每一個負責任的“玩家”,一起來改變世界發(fā)展的可能性。(完)
受訪者簡介:
吳冠軍,現(xiàn)任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、華東師范大學奇點研究院院長。兼任《華東師范大學學報》英文版執(zhí)行主編、上海紐約大學雙聘教授、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。教育部“長江學者”特聘教授,上海領軍人才,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,出版中英文著作十余部。
文化教育頻道精選:
-
2024年10月5日 18:47:42
-
2024年10月2日 14:47:53
-
2024年10月2日 14:44:49
-
2024年10月2日 10:38:14
-
2024年10月2日 10:33:43
-
2024年10月2日 10:19:41
-
2024年9月29日 13:15:58
-
2024年9月29日 09:49:32